Welcome Message

「流行起於高分子,變化盡藏微宇宙」! 歡迎光臨「流變學好簡單 | The RheoMaster」部落格,成立於 2019/2/22,已於 2024 年初屆滿 5 年!旨在提供簡單的中文流變學知識,包括高分子流變學、輸送現象、高分子加工、流變量測等。您可至右方進行關鍵字搜尋,若有任何建議,請至文章留言或來信 yuhowen@gmail.com。 Welcome to "The RheoMaster" Blog. This website was established in Feb 2019, and has celebrated its 5th anniversary in eary 2024. In view of the lack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rheology, here we offer basic knowledge relevant to polymer rheology, transport phenomena, polymer processing, rheometry, etc.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 please leave a message on the post you are reading or email us at yuhowen@gmail.com.

精選文章

網誌作者近期國際期刊論文發表 (Recent SCI Journal Articles Authored by the Admin)

  Extensional Rheology of Linear and Branched Polymer Melts in Fast Converging Flows 線型、分支型高分子融體於高速收縮流之拉伸流變 Rheol. Acta 62 , 183–204 (2023)...

2021年1月20日

高分子之材料性質: Part 2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olymers: Part 2)

7. 熱性質
(Thermal Properties)
射出成型過程中的熱傳遞需要注意以下三種現象:
■ 進入的熔體所引起的對流 (convection)
■ 從熔體中傳導出來 (conduction),通過模具 (mold) 並進入冷卻通道 (cooling channels)
■ 熔體流入模腔時由於其變形而產生的剪切加熱 (shear heating)
透過對流進入模具,關鍵特性是熔體的比熱 (specific heat),這是一定量熔體的熱含量之量度。熔體向冷卻線的傳導需要熔體以及模具的傳導性 (conductivity)。材料的剪切加熱是熔體黏度和形變率的函數。

7.1. 比熱容 (Specific Heat Capacity)
材料的比熱容是衡量提高材料溫度所需能量的量度,反之則是多少能量包含在給定溫度下的材料中。對於進入模具的對流,控制熱量進入模具的關鍵特性是比熱容。為了定義這一點,假設我們有一些材料,並在其中加上一些熱量 Q,以使溫度升高 ΔT。物體的平均熱容 C_bar (mean heat capacity) 定義為熱量變化與溫度變化之比
(14)
然後將特定溫度下的物體熱容 C (heat capacity) 定義為上式在溫度差趨於零的極限
(15)
比熱容 (specific heat capacity) 定義為單位質量材料的熱容。比熱的單位是焦耳每公匠每度 K(J/ kg.K)。可以在恆定體積或壓力的條件下測量比熱容量,並分別表示為 cv 和 cp

在恆定體積量測時對樣品進行加熱,由於樣品對盛裝容器施加的應力很大,故軙常使用 cp

比熱被用來計算在填充、保壓和冷卻過程中,從熔體流向模具冷卻系統的熱量損失。當熔體流過流道系統 (runner system) 和腔體時,它還被用於計算由黏滯耗散所產生的熱量。當材料固化時,可能會產生額外的熱量 (潛熱),特別是對於半結晶材料。模擬程式經常忽略這一點,因為它需要明確計算出結晶度。

通常,高分子的比熱比金屬的比熱高得多。Table 3.1 列出了一些常用於射出成型的高分子和鋼的比熱值。儘管金屬的比熱低於高分子的比熱,我們知道要從模具中移除的熱量卻是由比熱和密度的乘積決定 ρcp,不過鋼的密度比高分子高約一個數量級。


7.2. 導熱係數 (Thermal Conductivity)
導熱係數是對材料進行加熱的導熱程度之量度。具有高導熱率的材料可用於自熱源吸收熱量。具有低導熱率的材料是絕緣體。成型模擬時,需要知道模具和高分子的導熱性。

想像一塊厚度為 ∆x 的材料平板,其一側溫度為 T,另一側溫度較高為 T + ∆T,如 Fig. 3.3 所示。令 ΔQ 為熱在時間 Δt 中穿過面積 A 的橫截面的流量。這樣,整個橫截面上的平均熱流為 Qt。通過實驗已確定,平均熱流速率與面積和溫度差成正比,與平板的厚度成反比
(16)
引入一個正值的比例常數 k,得到
(17)
其極限 Δx → 0 和 ∆t → 0,我們得到
(18)
Equation 18 定義了材料的導熱係數,用 k 表示。導熱係數的單位是焦耳每公尺每秒每度 K (J/m.s.K) 或瓦特每公尺每度 K (W/m.K)。


作為複雜材料,高分子的熱導率會隨溫度結晶度和分子排向而變化。高分子的熱導率通常較低,而金屬的導電性更高且熱導率較高,Table 3.2 中給出了一些範例。隨著傳導率的降低,實驗誤差成為了問題。由於其較低的值,導熱率是聚合物難以測量的特性。與模擬相關的熱傳導最重要的方面是傅立葉定律 (Fourier's law),該定律可以從 Eq. 18 推導,經除以 A,然後將導數廣義化後可得
(19)
其中,q 是局部的熱通量向量 (heat flux vector)。大部分的模擬軟體假設 k 是純量。


8. 熱力學關係
(Thermodynamic Relationships)
成型模擬需要幾個熱力學性質,這些是從材料的狀態方程獲得的 (equation of state),被稱為 PVT 數據。

狀態方程將這三個變量壓力 p、比容 和溫度 T 相關聯。對於任何材料,我們都可以將狀態方程寫成以下形式
(20)

8.1. 膨脹率和可壓縮性 (Expansivity and Compressibility) 
考慮到任意兩個變量,第三個變量可以從狀態方程中獲得。特別地,我們可以寫出
(21)
其中,g 是某個函數。繪製函數 g,我們得到如 Fig. 3.4 所示的 PVT 表面。想像一下,溫度為 Ta 時,材料在壓力保持恆定的情況下經歷了溫度變化。隨後的體積變化是什麼?這可以通過 Fig. 3.4 來回答,圖中顯示為從點 ab 的變化。從 Ta 到 Ta + ∆T 的溫度變化導致體積變化等於g(paTa + ∆T) - g(paTa)。因此,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平均變化為
(22) 
在 ΔT → 0的極限下,我們得到材料的瞬時體積變化,表示為
(23)
其中,下標指出壓力是恆定的。

材料的體積膨脹係數 β 定義為 (coefficient of volume expansion)
(24)
單位為 K 的倒數 (1/K),體積膨脹係數也稱為材料的膨脹率。

[註: pa = pb]

現在考慮保持溫度恆定時,壓力變化引起的體積變化,這可由 Fig. 3.4 的點 b 移動到 c 來示意。由壓力變化引起的平均體積變化量可由下式表示
(25)
再一次讓 ∆p → 0,我們獲得材料的瞬時體積變化,表示成
(26)
等溫壓縮係數 κ 定義為 (isothermal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27)
其中負號表示體積隨壓力增加而變小。等溫壓縮係數的單位是平方米每牛頓 (m2/N).

9. 壓力-體積-溫度數據
(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 (PVT) Data)
對於熱塑性高分子,狀態方程的類型為 Vˆ = Vˆ(p, T),通常以 PVT 圖的形式提供,該圖給出比體積 (specific volume) 是 pT 的函數。一個常用的方程是泰特方程 (Tait equation)
(28)
其中,C = 0.0894 是一個常數,並且被認為是通用的。V0ˆ(T) 是
(29)
其中,上標 (s) 和下標 (m) 分別代表高分子的固態和熔融態通常。B(T) 是
(30)
對於無定形高分子 Vtˆ(pT) = 0,而對於半結晶高分子
(31)
其中,轉變溫度 Ttrans 被假定為壓力的線性函數,即
(32)
給定 PVT數據 Vˆ =Vˆ(pT) ,可透過微分得到上面討論的膨脹係數和壓縮係數。由於密度是單位體積的倒數,因此 PVT 圖還提供了任何壓力和溫度下的密度值。

10. 纖維排向
(Fiber Orientation)
纖維排向分析試圖確定混入高分子中的纖維排向。 最簡單的模型需要高分子中的纖維量,以重量分率或體積分率表之,纖維的長寬比 (aspect ratio) 也可能是必需的。纖維重量分率 Wf 定義為
(33)
其中,W是纖維的重量,W是複合材料的重量,ρ是纖維的密度,ρ是複合材料的密度,vf 是纖維的體積,vc 是複合材料的體積。通常對於工業材料,重量分率以百分比表示。纖維體積分率 φ 定義為
(34)
長寬比 aR 定義為纖維長度除以它的直徑。

11. 收縮和翹曲
(Shrinkage and Warpage)
對於收縮和翹曲,我們需要
■ 方向 1 和 2 上的線性膨脹係數 (linear coefficients of expansion)
■ 方向 1 和 2 上的彈性模量 (elastic moduli)
■ 泊松比 (Poisson's ratios)
■ 剪切模量 (shear modulus)
這些性質在固體力學 (solid mechanics) 教科書中都有提及。我們簡要討論它們以求完整性,更進一步是考慮加工效應並對這些性質進行建模。

我們已經討論了體積膨脹係數 (Eq. 24),該公式告訴我們體積隨溫度的變化如何變化。這對於非常簡單的收縮和翹曲分析可能就足夠了。在這種情況下,線性膨脹係數大約是體積膨脹係數的1/3。但是,一般而言,模製零件表現出非等向性效應 (anisotropic effects),這意味著線性膨脹係數在三個正交方向上不同。由於射出成型零件通常是薄壁的 (thin-walled),因此,如果定義坐標的三個軸是位於厚度方向,則所需的線性膨脹係數應為 1 和 2 方向的線性膨脹係數。在方向 i 上的線性膨脹係數定義為
(35)
也可以對彈性模量做出類似的關係式。Equation 27 提供了材料承受均勻負荷下的體積變化。但是射出模製的材料之模量也表現出非等向性。採用與上述相似的坐標系統,我們可以討論模量在三個方向上。根據分析的類型,E1和 E1 的值可能就足夠了。彈性模量,通常稱為楊氏模量 (Young's modulus) 或拉伸模量 (tensile modulus),是由在感興趣方向上的應力 (stress) 與應變 (strain) 之比值所定義
(36)
當拉伸材料樣品時,泊松比與觀​​察到的效果有關,透過在給定方向上施加拉力 (tensile force),樣品寬度在垂直於拉力的方向上會收縮 (contraction)。相反,如果壓縮材料樣品 (compress),則垂直於壓縮力的方向上的寬度會增加。

剪切模量或剛度模量 G 是衡量材料在剪切中的行為的量度,它被定義為剪切應力與剪切應變之比值。假設上面的三個正交方向,我們得到
(37)


Reference: PK Kennedy, R Zheng, Flow Analysis of Injection Molds, 2nd ed (Hanser 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