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Message

「流行起於高分子,變化盡藏微宇宙」! 歡迎光臨「流變學好簡單 | The RheoMaster」部落格,成立於 2019.2.22,即將於 2024 年初屆滿 5年!旨在提供簡單的中文流變學知識,包括高分子流變學、輸送現象、高分子加工、流變量測等。您可至右方進行關鍵字搜尋,若有任何建議,請至文章留言或來信 yuhowen@gmail.com。 Welcome to "The RheoMaster" Blog. This website was established in Feb 2019, and will be celebrating its 5th anniversary in eary 2024. In view of the lack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rheology, here we offer basic knowledge relevant to polymer rheology, transport phenomena, polymer processing, rheometry, etc.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 please leave a message on the post you are reading or email us at yuhowen@gmail.com.

精選文章

網誌作者近期國際期刊論文發表 (Recent SCI Journal Articles by the Blogger)

  Extensional Rheology of Linear and Branched Polymer Melts in Fast Converging Flows 線型、分支型高分子融體於高速收縮流之拉伸流變 Rheol. Acta 62 , 183–204 (2023)...

2020年2月28日

§ 10.1 殼能量平衡和邊界條件 (Shell Energy Balance; Boundary Conditions)

在第 2 章,我們了解如何使用二步驟 (two-step procedure) 解某些簡單黏滯流動問題 (viscous flow problems): (i) 我們對垂直於動量輸送方向的薄平板 (thin slab) 或殼 (shell) 進行動量平衡,並自一階微分方程式得到動量通量分佈 (momentum flux distribution);(ii) 接著將牛頓黏度定律代入動量通量的表示式,並自一階微分方程式得到流體速度隨位置的函數。積分常數則透過邊界條件決定,例如在邊界表面 (bounding surfaces) 的速度或動量通量決定。

在本章,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類似的步驟解一些熱傳導問題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i) 我們對垂直於熱流動 (heat flow)方向的薄平板 (thin slab) 或殼 (shell) 進行能量平衡,並自一階微分方程式得到熱通量分佈 (heat flux distribution);(ii) 接著將傅立葉熱傳導定律代入熱通量的表示式,並自一階微分方程式得到溫度隨位置的函數。積分常數則透過邊界條件決定,例如在邊界表面 (bounding surfaces) 的溫度或熱通量決定。


從前面兩段落所使用相似的用語可清楚知道,本章所使用的數學方法和第 2 章所介紹的相同,唯獨表示法 (notation) 和專有名詞 (terminology) 相異;不過,我們將在本章遇到幾個物理現象,它們是第 2 章無對應體的 (no counterpart)。


在 §10.1 簡短介紹殼能量平衡後,我們提供一系列不是非常複雜系統之熱傳導。雖然這些例子有點理想化,這些結果可以在很多標準的工程計算找得到應用。這些問題被選來介紹初學者在熱傳領域一些重要的物理觀念。此外,它們讓我們了解如何使用各種邊界條件,並說明於直角、圓柱、球座標之解題。在 §10.2-10.5,我們考慮四種熱源 (heat sources): 電 (electrical)、核能 (nuclear)、黏滯 (viscous)、化學的 (chemical)。在 §10.6 和 10.7,我們介紹兩個具廣泛應用的主題,即複合壁 (composite walls) 的熱流動和散熱片 (fins) 的熱損失。最後,於 §10.8 和 10.9,我們分析移動流體熱傳遞的兩個極限例子: 強制對流 (forced convection) 和自由對流 (free convection)。熟悉這些主題將有助於學習第 11 章的一般方程式 (general equations)。



§10.1 殼能量平衡和邊界條件 (Shell Energy Balance; Boundary Conditions)

本章問題的建置是借由殼能量平衡,我們選擇表面垂直熱傳導方向的平板 (或殼),然後寫下能量守恆的敍述。對於穩態 (steady-state) 系統 (即無時間相依性),我們可以寫下
能量的對流輸送 (convective transport of energy)、分子輸送 (molecular transport) (熱傳導) 已分別於 §9.7、§9.1 討論,而分子作功項 (molecular work terms) 已於 §9.8 解釋。這三個項可以被相加得到 Eq. 9.8-6 的結合能量通量 e (combined energy flux)。於建置這裡的問題 (以及下一章),我們將使用 e 向量和焓的表示式 (Eq. 9.8-8)。特別注意於非流動系統 (nonflow systems) (即 v 為零),e 向量簡化成 q 向量,可用傳立葉定律表之。

在 Eq. 10.1-1 的能量生成項 (heat production term) 包括: (i) 電能損耗 (degrad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成為熱;(ii) 中子降速 (slowing down of neutrons) 和分裂過程核碎片解離 (nuclear fragments liberated in the fission process) 產生的熱;(iii) 黏滯耗散 (viscous dissipation) 產生的熱;(iv) 化學反應生成的熱,化學反應熱源將在第 19 章進一步討論。Equation 10.1-1 是對於一個在穩態條件開放系統 ("open" system at steady-state conditions) 之熱力學第一定律敍述,在第 11 章,延伸至非穩態系統 (unsteady-state systems) 之相同敍述將被寫成一個變化方程式。


當 Eq. 10.1-1 已被寫成薄平板或材料的殼,我們讓平板或殼的厚度趨近於零,這個步驟最終給予一個包含積分常數之溫度分佈表示式,常數可藉由邊界條件決定之,最常見的邊界條件如下:

(a) 指定表面的溫度;
(b) 給定垂直表面的熱通量 (等同於指定溫度梯度之垂直分量);
(c) 在界面,溫度和垂直界面的熱通量必需具連續性 (continuity);
(d) 在一個固液界面 (solid-fluid interface),垂直的熱通量分量也許可以以固體表面溫度 T0 和整體流體溫度 Tb 之差值表示
(10.1-2)
此關係式被稱為牛頓冷卻定律 (Newton's law of cooling),這不是真的定律,而是 h 的定義方程式,h 稱為熱傳係數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第 14 章提供估算熱傳係數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s) 的方法。

上述四種邊界條件均在本章碰到,其它邊界條件也是可能的,它們將在需要時介紹。

Reference: RB Bird, WE Stewart, EN Lightfoot, Transport Phenomena, 2nd ed (Wiley 2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