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貯槽的壓損和活塞造成的摩擦損失 (Pressure loss in reservoir and friction losses)
- 端點壓力降: Bagley 修正 (Ends pressure drop: Bagley correction)
- 非抛物線的速度曲線: Rabinowitsch 修正 (Non-parabolic velocity profile: Rabinowitsch correction)
- 模具的壁滑動 (Slip at the die wall)
- 壓力對黏度的影響 (Influence of pressure on viscosity)
- 壓力對體積的影響 (Influence of pressure on volume)
- 熱生成的影響 (Influence of heat generation)
- 減壓對溫度的影響 (Influence of decompression on temperature)
- 材料結構受模具內的功而改變 (Mod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due to work in the die)
毛細管黏度計最大的潛在誤差來源,是管內的壓力和溫度梯度,以下簡單描述壓力和溫度的效應。
由於高分子熔體具可壓縮性,以常見的壓力值 108 N/m2 (= 100 MPa or 1,000 atm) 為例,可造成約 10% 的密度增加,因此體積流率自毛細管的上方至下方並非定值。再者,壓力也會使熔體的 (相較於大氣壓力下),故毛細管內的壓力梯度將造成黏度梯度。
擠出過程中,壓力的下降也會造成平均熔體溫度的下降,對於驅動壓力 108 N/m2,溫度約下降 15℃,導致 10-50% 的黏度上升。黏滯耗散由功主導 (work),體積平均溫度的上升值約 40℃ (volume average temperature rise),不過熱的生成並不是均勻的,而是集中於管壁附近的高剪切速率區間。
結合以上溫度效應,如 Fig. A1.3 所示,我們發現最大程度的加熱發生於近管壁處 (黏滯耗散最大),並且決定流動的阻力 (resistance to flow)。以驅動壓力 108 N/m2 而言,可造成出口端等效溫度上升約 50℃,導致黏度下降約 2-5 倍。
毛細管內的黏度曲線可由 Fig. A1.4 表示,相當幸運的是,上述壓力和溫度效應有很大程度可以相互抵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