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Message

「流行起於高分子,變化盡藏微宇宙」! 歡迎光臨「流變學好簡單 | The RheoMaster」部落格,成立於 2019.2.22,已於 2024 年初屆滿 5 年!旨在提供簡單的中文流變學知識,包括高分子流變學、輸送現象、高分子加工、流變量測等。您可至右方進行關鍵字搜尋,若有任何建議,請至文章留言或來信 yuhowen@gmail.com。 Welcome to "The RheoMaster" Blog. This website was established in Feb 2019, and has celebrated its 5th anniversary in eary 2024. In view of the lack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rheology, here we offer basic knowledge relevant to polymer rheology, transport phenomena, polymer processing, rheometry, etc.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 please leave a message on the post you are reading or email us at yuhowen@gmail.com.

精選文章

網誌作者近期國際期刊論文發表 (Recent SCI Journal Articles by the Blogger)

  Extensional Rheology of Linear and Branched Polymer Melts in Fast Converging Flows 線型、分支型高分子融體於高速收縮流之拉伸流變 Rheol. Acta 62 , 183–204 (2023)...

2019年6月14日

壁滑動 (Wall Slip) 之基本概念與估算: Part 2

本文將簡短介紹如何利用材料參數 (material parameters) 和線性黏彈性關係式,得到描述壁滑現象 (wall slip) 相當重要的兩個性質,即極限滑動速度 Vs* (limiting slip velocity) 和最大外插長度 bmax (maximum extrapolation length) ,這兩個性質相當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協助我們預測高分子發生壁滑的程度。de Gennes 提出,在高分子與壁的界面處,滑動速度 Vs 正比於該處的剪切應力 σ,即
(1)
其中,β 是界面磨擦係數。這個簡單的線性關係可被假設為高分子與壁界面的本質方程式,雖然此關係式很簡單,但卻適用於大部分的情況。

de Gennes 更進一步提出,界面磨擦係數 β 與界面黏度 ηi 和界面層厚度 ai 的關係如下
(2)
Equation 2 是透過因次分析 (dimensional analysis) 得來的。然而,若將 Eq 1 結合下方 Eqs. 3  4,同樣可推得 Eq. 2 這個重要的關係式
(3)
(4)
其中,γi_dot 是在界面層的剪切率。Fig. 6.2b 清楚地描繪厚度為 ai 的界面層,發生壁滑的界面層之剪切率 γi_dot (紅色虛線) 明顯大於整體剪切率 γ_dot (藍色虛線)。
Figure 6.2

有了 Eq. 2 這個重要的關係式,接下來我們便可透過一些簡單的物理概念,定量求得糾結高分子熔體 (entangled polymer melt) 在發生完全滑動 (complete wall slip) 現象或黏滑轉變 (stick-slip transition),所對應的極限滑動速度 Vs* (limiting slip velocity) 和最大外插長度 (maximum extrapolation length)。

當完全滑動發生於高分子與壁的界面時,高分子糾結點將完全消失,造成黏滑轉變現象 ,此時對應的臨界剪切應力為 σc。當發生黏滑轉變時,界面磨擦係數 β 將會突然下降至最小值 βmin。對於糾結高分子熔體 (糾結點分子量為 Me),其在界面層的黏度 ηi 也將達到一個下界值 η(Me),η(Me) 代表分子量為 Me 的 Rouse 熔體所對應的黏度。換句話說,當發生黏滑轉變時,界面黏度將由 ηi 突降至 η(Me),透過 Eq. 2,這時界面磨擦係數的最小值 βmin 為
(5)
這裡,高分子的糾結點間距 lent 被視為界面滑動層厚度 ai

實驗已證實,黏滑轉變發生時所對應的臨界剪切應力 σc 相當接近彈性平台模數 Gpl,即 (高子子熔體的臨界剪切應力約為 0.1 MPa)
(6)
故極限滑動速度 Vs* 為
(7)
在 Eq. 7 中,使用了這個常見的線性黏彈性關係式
(8)
其中,τe 是糾結點的鬆馳時間。Eq. 7 這個重要結果透露了許多相當有用的訊息: (1) 極限滑動速度 Vs* 是由局部時間 τe 和尺度 lent 所決定。當溫度上升,分子運動速度加快,τe 變小,造成 Vs* 變大,也就是說,黏滑轉變將發生在更大的 Vs* 值,此預測與實驗結果吻合。(2) Vs* 與分子量並無相依性,這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黏滑轉變是在發生在糾結點完全消失的狀態。Table 6.1 則提供 PTV (particle-tracking velocimetry) 實驗取得的 Vs* 值,不同種類高分子之間差異甚大,落於 0.0093 到 200 mm/s。(3) 如果假設發生黏滑轉變的臨界應力值為 0.1 MPa 且剪切率為 1,000 1/s 時,臨界的黏度為 100 Pa.s;換句話說,若在射出成型的高溫度下,當流體黏度遠小於臨界黏度 100 Pa.s 時,則壁滑動可以被忽略。

另一方面,當發生黏滑轉變時,外插長度將在臨界剪切率 γc_dot 時達到最大值,即
(9)
Equation 9 使用了臨界剪切率 γc_dot 等於最長鬆馳時間 τ 的倒數 。如果我們將 Eq. 7 代入 Eq. 9,並接受 τ/τe = η/ηe (即最長的鬆馳時間正比於黏度),可以得到下方結果
(10)
在上式中,我們已使用了黏度和分子量的經驗式
(11)
Equation 10 是個非常重要的結果且與實驗所得的尺度關係相吻合 (見 Fig. 1)。我們可以透過 Eq. 10 估算不同種類高分子的最大外插長度,加以協助判斷壁滑的程度。舉例來說,由於 PS 和 PMMA 的糾結點分子量 Me 均很大,約是 15,000 g/mol,而實務上所使用的分子量 M 一般都小於 200,000 g/mol,透過 Eq. 10 所估算的 bmax 遠小於 1 mm,因此在工業加工中,壁滑現象較難發生在 PS 和 PMMA 兩種高分子。此外,不同於 Vs*bmax 並不是溫度的函數,故較適合作為評估不同種類高分子對抗壁滑動的本質能力。
Figure 1 最大外插長度 bmax 與 分子量 Mw 呈斜率 3.4 的結果與 Eq. 10 的理論預測吻合


Reference: SQ Wang, Nonlinear Polymer Rheology (Wiley 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