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非牛頓流體在低流速下,便有機會形成二次流 (secondary flow) 或紊流 (turbulent flow) 等流動不穩定狀態。Figure 1 為收縮流的實驗,左側為不具彈性的牛頓流體葡萄糖漿 (glucose syrup),右側為含有高分子 polyacrylamide 的葡萄糖溶液 (0.057% polyacrylamide glucose solution)。在極低的雷諾數下 Re~10-3,左測牛頓流體呈現層流狀態,但右側的非牛頓流體已開始形成漩渦,且隨 Re 的增大而更加明顯。
牛頓流體力學告訴我們,Re 這個無因次群代表流體的慣性力除以黏滯力之比值,在管道流中,Re 大於 2,100 以後,即會由層流逐漸過渡至紊流,大於 4,000 時即呈紊流。但是在 Fig. 1 的範例中,右側的非牛頓流體在 Re = 10-3 << 2,100 即呈現紊流狀態,顯見 Re 並不適合用來預測非牛頓流體何時開始發生流動不穩定。
但是,有趣的是,Fig. 1 中提供的底波拉數 De 似乎可作為左側與右側兩種不同流體,由層流過渡至紊流的依據,即
當 De < 1,呈現層流
當 De > 1,呈現紊流
對左側的牛頓流體而言,De << 1,故即便在剪切速率高達 40 1/s 時,仍呈現層流狀態。對右側的非牛頓流體而言,當 De < 1 時,呈現層流狀態,但是當 De~1 或 De > 1 時,開始呈現不穩定狀態。
故我們結論,De 這個無因此群,可作為流體因彈性效應造成流動不穩性的預測。以下我們將針對 De 做進一步介紹。
Figure 1 |
最後我們提及一位預言家於聖經士師記 (Judges) 所說的一句話 "The Mountains flowed before the Lord",中文譯為在上帝眼中,山是流動的。對比於在人類眼中,山是固定的,確實相互抵觸。但若以 De 作進一步闡述的話,兩種觀點其實都是合理的。即對人類而言,人一生的觀察時間是有限的 (tflow 小),且山移動所需的時間很長 (λ 大),即 De >> 1,故對人類而言,山是不會流動的固體;相反地,對上帝而言,上帝的觀察時間是無窮無盡的 (tflow 趨近無窮) 且山移動所需的時間便相形小了 (λ 小),即 De << 1,故對上帝而言,山是會流動的液體;詳見 Fig. 2 的表格對照。
因此,我們結論,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絕對的牛頓流體或絕對的非牛頓流體,端看 De 值的大或小而定。舉例來說,水在絕大多數的情況,可視為牛頓流體,因為其 λ~10-12 秒,故需在剪切速率高達 1012 1/s 以上的極端情況下 (往往無法於實驗上達到),水才有機會變成非牛頓流體。而對高濃度的高分子流體而言,其在剪切速率趨近於 0 的極端情況下,黏度為固定值,此時反倒可被視為牛頓流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