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10.8-1 非恆溫系統的強制對流與自然對流之比較 |
本文將探討圓管中 (circular tube) 之強制對流,由於系統夠簡單所以具有解析解。假設黏滯流體的物理性質 (μ, k, ρ, Cp^) 為定值且在半徑 R 的圓管中形成層流 (laminar)。於 z < 0,流體的溫度是均勻的並維持在入口溫度 T1 (uniform at the inlet temperature);於 z > 0,有一個固定的徑向熱通量 qr = -q0 於管壁。這樣的系統實際存在於一個被電加熱線圈 (electrical heating coil) 均勻包覆的管子,則 q0 為正,如果管子正在被冷卻,則 q0 必需為負值。
如 Fig. 10.8-1 所述,求解強制對流之熱傳問題的第一步為計算系統的流速分佈 (velocity profiles)。藉由對管流進行殼均衡方法 (shell balance method) 所得到的速度分佈為 vr = 0、vθ = 0 以及 (見 §2.3)
當自入口往下的距離遠大於入口距離時 (entrance length),Eq. 10.8-1 的抛物線分佈 (parabolic distribution) 將是有效的。
(10.8-2, 3, 4, 5, 6)
最後一個貢獻 (10.8-6) 是重力作功於環內液體的變化率,也就是單位體積的力 ρgz 乘上體積 2πr△r△z,再乘上流體向下的速度 vz。能量的平衡可以透過加總這些貢獻並令其為零,再接著除以 2π△r△z 可得到
當 △r 和 △z 趨近於零,可以得到
因為重力向量作用在 +z 方向,所以 gz 的下標 z 已被忽略 。
接著我們使用 Eqs. 9.8-6 和 9.8-8 寫下合併能量通量向量的 r 和 z 分量之表示式,並且利用已知的事實,即 v 向量的非零分量為軸向分量 vz
然而,若是能得到 ζ 值很大的漸近解 (asymptotic solution),將會非常具啟發性,這是因為當流體足夠遠離一開始的加熱段,我們預期管壁的固定熱通量將造成流體溫度的上升並與 ζ 呈線性。我們也預期溫度曲線的形狀 (是 ξ 的函數) 將隨著 ζ 的增加,而不再有進一步的變化 (只有向上平移),見 Fig. 10.8-3。因此,當 ζ 值很大時,下方形式的解是合理的
當 △r 和 △z 趨近於零,可以得到
因為重力向量作用在 +z 方向,所以 gz 的下標 z 已被忽略 。
接著我們使用 Eqs. 9.8-6 和 9.8-8 寫下合併能量通量向量的 r 和 z 分量之表示式,並且利用已知的事實,即 v 向量的非零分量為軸向分量 vz
(10.8-9, 10)
將這些通量表示式代入 Eq. 10.8-8 並已知 vz 僅是 r 方向的函數,經整理後可得
(10.8-11)
上式的第二個中括號為零 (運動方程式的 z 分量;Eq. 3.6-4)。+μ(∂vz/∂r)2 是黏滯加熱 (viscous heating),但我們在此忽略之。第一個中括號的最後一項有關於軸向的熱傳導,因為我們從經驗知道相較於軸向熱對流,它通常很小,也將被忽略。因此,我們將求解的式子為
我們接著將此問題轉換成無因次的形式 (dimensionless form),無因次量的選擇可以是任意的,這裡我們選擇
此偏微分方程式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經求解後,將描述流體溫度是 r 和 z 的函數。其邊界條件為
(10.8-13, 14, 15)
一般來說,我們試著選取適當的無因次量,使最後的問題算式具有最少的參數。在此問題,ξ = r/R 是很自然的選擇,因為 r/R 已經出現在微分方程式 (10.8-12);無因次溫度的選擇是因為第二和第三個邊界條件。當確認這兩個無因次變數後,無因次軸座標也很自然決定了。
最後,無因次形式的問題算式變成
其邊界條件為
此偏微分方程式 (10.8-19) 結合這些邊界條件已被解出,但這裡我們並沒有提供完整的解答。
其中,C0 是接下來要決定的常數。
Figure 10.8-3 |
Equation 10.8-23 很明顯不是這個問題的完全解答 (complete solution),它雖允許偏微分方程式和邊界條件一和二被滿足,但並不滿足邊界條件三。因此,我們將後者取代為一個積分條件 (見 Fig. 10.8-4)
或者無因次的形式
這個條件表示在一段距離為 ζ,透過管壁進入管中的能量等於,在位置 ζ 通過截面離開的能量和在 ζ = 0 進入的能量差。
將假定的函數 Eq. 10.8-23 代入 Eq. 10.8-19 得到下方 Ψ 的常微分方程式 (見 Eq. C.1-11)
(10.8-26)
這個方程式可以對 ξ 積分兩次並將結果代至 Eq. 10.8-23 可得
三個常數可由 B.C.s 1, 2, 4 決定。
(10.8-28, 29, 30)
將這些值代入 Eq. 10.8-27 可得
此結果透露,無因次溫度是無因次徑向和軸向座標的函數,當 ζ → ∞,Eq. 10.8-31 為精確解 (exact solution);當 ζ > 0.1,預測準度在 2% 內。一但溫度分佈已知,我們可以得到各種衍生的物理量。有兩種常用的平均溫度被用來與固定 ρ 與 Cp^ 的流動流體連結
Erratum (Eq. 10.8-32): reads 7/24 → should read 1/8
兩個平均溫度都是 z 的函數。<T> 是在位置 z 的截面之算術平均溫度 (arithmetic average temperature);Tb 是整體溫度 (bulk temperature),也就是在位置 z 切斷管子,並收集向前噴出的流體於容器中,並徹底混合,這種平均溫度有時稱為杯混合溫度 (cup-mixing temperature) 或流動平衡溫度 (flow-average temperature)。
其中,D 是管徑。我們可以重排這個結果成為一個無因次管壁熱通量
其在第 14 章被識別為 Nusselt number。
在我們結束這節之前,我們指出前面介紹的無因次軸向座標 ζ 可重寫成
這裡 D 是管徑、Re 是 Reynolds number (用於本書 Part I)、Pr 和 Pé 分別為 Prandtl 和 Péclet numbers (已於第 9 章介紹)。我們將在第 11 章發現 Re 和 Pr 被預期在強制對流問題出現,這個點將在第 14 章強化並與熱傳係數的關聯進行連結。
Reference: RB Bird, WE Stewart, EN Lightfoot, Transport Phenomena, 2nd ed (Wiley 2002).
你好!我是在对岸的同行,在大学做流变学研究。偶然看到了您的blog!在互联网世界,用中文持续写流变学专业内容的很少,很可贵!我要好好花时间学习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Hi Andrew, 謝謝支持。目前blog成立未滿一年, 因此內容尚無法鎖定特定主題, 故較為零散 (流變、基本流力與熱傳、高分子加工與物理), 待未來文章達到一定數量後, 計畫加以整合理論與實務, 成為一本中文eBoo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