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試驗 (torsion test) 經常於旋轉流變儀 (rotational rheometer) 上進行,然而,當進行扭力試驗時,我們需在流變儀上更換成專屬的扭力夾具 (fixture) 配件。樣品的幾何形狀主要有兩種,一種為細長的圓柱 (slender cylinder; Fig. 1 右圖) 或棒狀 (rod),另一種為矩形條 (rectangular bar; Fig. 2)。當碰到下述情況時,我們傾向使用扭力夾具而不是常見的雙平行板夾具 (parallel plates) 或錐平板夾具 (cone-and-plate geometry)。(i) 低溫時,樣品接近固態狀,易發生壁滑現象 (wall slip);(ii) 雙平行板的直徑過大,造成力矩 (torque) 超過儀器上限;(iii) 轉換器力移比 (transducer compliance) 過大。
Figure 1 圓柱狀試片 |
Figure 2 矩形條試片 |
我們先假定一個圓盤樣品 (disk-shaped sample) 如 Fig. 1 圖左,一般而言,我們需透過幾何常數 (geometry constants) 連結材料參數 (material parameters;應變 γ 與應力 σ) 與流變儀響應 (rheometer response;旋轉角度 θ 與力矩 M) ,即材料參數 = 儀器參數 × 幾何常數,應變幾何常數 Kγ 與應力幾何常數 Kσ 分別如下
其中,R 是圓盤的半徑、h 是樣品的厚度。如果圓盤樣品延伸成棒狀 (rod) 如 Fig. 1 圖右,此時,厚度 h 變成圓柱的長度 l,扭轉 D (twist) 可定義成
D = θ / l (3)
對圓柱或棒狀材料,其剪切模數 G 與扭轉度 D 和力矩 M 的關係為
其中,Jt 是極慣性矩 (polar moment of inertia)。因此,由 Eq. 3 可知,若需求得模數 G,我們需知道樣品 (或夾具) 的尺寸、旋轉角度、力矩。基本上,當扭轉度很小時,材料仍在線性區間,則使用扭力夾具和使用雙平行板夾具 (剪切實驗) 非常相似,即應力的分佈隨半徑由內向外呈線性增加 (Fig. 1 圖左上角或 Fig. 3a) 且對稱於中心軸,因此,無需對 Eq. 3 進行任何修正,便可得到正確的模數值。
Figure 3 應力分佈曲線 |
然而,對於矩形條的材料,情況較為複雜。如 Figs. 2 和 3b 所示,應力的分佈呈非線性,且等應力線 (stress contour) 並沒有對稱於中心旋轉軸。為此,De Saint Venant 針對試樣幾何 (specimen geometry),即寬度與厚度的比值 u (= w/t; width-to-thickness aspect ratio),提出剪切模數的修正如下
欲了解針對矩形條樣品的另一個修正,也就是,夾具效應 (clamping effect),請參考下方文獻 [Dessi et al. (2016)]。簡單來說,因為樣品的兩端是被夾具緊緊夾住的,這種夾擠效應會抑制試片的翹曲 (warp),且造成樣品扭力剛性 (torsional stiffness) 增加,因此實際測到的剪切模數會較大。為了修正這個效應,計算時必需使用修正後的樣品長度 (較短) 而不是實際的樣品長度 (較長)。
Reference:
1. A Frank, "Evaluation of the Correct Modulus in Rectangular Torsion," (TA Instruments).
2. C Dessi, GD Tsibidis, D Vlassopoulos, MD Corato, M Trofa, G D'Avino, PL Maffettone, and S Coppola, "Analysis of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 in torsion," J Rheol 60, 275 (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